website qrcode

海西州“五个强化”精准发力 撑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伞”

 二维码 2039
来源:海西州人民政府

随着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同时劳动关系不明晰、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海西州聚焦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以“五个强化”为抓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权益“保障伞”。

强化政策引领,细化责任分工。研究制定《海西州关于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以滴滴出行、外卖、即时配送等行业为重点的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项行动,并出台配套措施,集中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压实相关责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防范化解劳动纠纷,优化劳动保障服务,形成了重视、关心、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良好氛围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推动互联网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强化部门协作,凝聚工作合力。组织人社部门、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州新业态行业主管部门、平台企业代表,召开头部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共同会商研判本地劳动关系领域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明确职责分工,引导头部平台企业发挥好行业引领作用,带头关心关爱劳动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了解劳动者诉求,加大对用工合作企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监督力度,持续完善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健全企业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制度机制,有效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强化摸底排查,提升服务水平。结合专项行动,深入新就业形态企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本地新就业形态企业数量、劳动者数量、用工形式等情况,指导企业依法用工,营造良好用工环境。全州共调查登记注册平台企业771家、具备劳动关系的194家,其中快递外卖企业39家;共入企服务203家,涉及人数6185人,其中涉及新业态企业38家,涉及人数726人;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册、宣传品5000余份,制作宣传条幅80余条。

强化争议处置,提高办案质效。着眼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畅通绿色维权通道,简化劳动争议案件办理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案件,优先受理、快速承办,实行“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全州共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10件,受理平台调解案件34件,涉及人数301人,结案金额1324.44万元,调解结案率63.04%,当期结案率100%。充分发挥“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作用,推动基层调解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开展,有力维护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22年以来,全州各地区已全部使用“互联网+调解”网络服务平台,共建立调解组织225个,有专(兼)职调解员522人,基层调解组织基本达到全覆盖。

强化政策宣传,落实权益保障。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合法权益,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优先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内,进一步完善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的经办流程,加强与邮政部门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比对、电话联系、入户调查等方式,逐一核查未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及未参保原因,及时录入全民参保系统,并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关政策法规等宣传,确保快递行业工伤保险参保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州55家快递网点342名快递小哥参加工伤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