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巧用“加减乘除”法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 二维码
1479
来源:海西州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着力用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多维度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持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全方位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岗位对接上做“加法”,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实施就业服务增效工程,围绕服务企业用工和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两个方面,积极搭建高效便捷供需对接平台,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活动,加强用工企业与高校毕业生良性互动。打造“幸福诗城就业‘e’站”,让“小驿站”发挥“促就业、保民生”大作用。打通“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就业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通过多种方式,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实效。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3场,组织杭州15家企业和本市6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94人,其中高校毕业生261人。 在业务办理上做“减法”,提升服务温度。设置“高校毕业生”服务专窗,“减”流程,提升“通办”业务能力,推进高校毕业生相关业务一窗通办。大力推行高校毕业生档案跨省接收事项,通过人社通APP、青海省政务服务网等线上渠道进行即申即办,减少线下申报次数,提高政务服务便民力度。同时,开通个人档案存放地线上自助查询功能,实现足不出户查询档案,为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提供更加便捷服务。截至目前,提供查询32人次,跨省接收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4卷,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343人,其中就业314人,就业率91.54%。 在服务质效上做“乘法”,延展就业空间。围绕《“青海e就业”工作品牌创建实施方案》要求,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政治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动高校毕业生“组团式”跨省实习+就业工作。截至目前,组织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31名高校毕业生赴杭州、上海“组团式”实习+就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进一步延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 在打通堵点上做“除法”,优化就业环境。针对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创业中存在困难问题,着力消除就业障碍、清除信息壁垒,解决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及时提供就业支撑。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统筹考虑创业能力,积极提供创业培训。截至目前,开展2024年“创业培训进校园SYB”培训班16期,共计390余人。同时,开展以政策宣介、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为主的“1131”就业帮扶服务,累计为55名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101次,人均不少于3次。 |